關東刀癡任志剛的篆刻藝術 劉永興
一種能夠流傳幾千年而經久不衰的藝術,必定有著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藝術價值。而中華歷史文化中的篆刻藝術,便可以稱為其中的一朵奇葩。帶著對于藝術的崇敬之心,筆者再一次走進了關東刀癡任志剛先生的藝術工作室,也走進了他所鐘愛的篆刻藝術世界。 2004年冬,吉林市著名學者李國芳先生,在《書贈百壽圖載詩以謝》一詩中,為任志剛寫道:“久慕先生大雅名,相逢藝展仰高風。書追妙篆承前代, 藝培新生啟后功。不愧意庵名弟子,得聞雞塞響晨鐘。君書百壽同民樂,舉世歡歌萬代情”。原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、吉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葉天廢先生,在任志剛完成篆書《孫子兵法》也曾寫詩贊曰:“ 情投玉箸見精神,漫搖鐵筆挹清芬。癡心不改秦漢客,高懷直與圣賢親。長夜不眠硯田樂,赤日昭昭喜耕耘。孫子兵法傳后世,不廢江河萬古新”。這里的“書追妙篆承前代”和“癡心不改秦漢客”都說明任先生在篆刻藝術的汲古求新上著實下了許多的苦功。 任志剛最初對繪畫感興趣,是受父親......詳細